標籤效應 北市行情不跌反漲

2010-02-03/經濟日報/A3版/話題【記者梁任瑋、黃啟菱/台北報導】

豪宅稅將掀起「標籤效應」?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昨(2)日表示,豪宅稅上路,等於官方正式頒發「豪宅證書」替房價背書,台北市豪宅房價將不跌反漲,而且有無課豪宅稅的豪宅價差可能達20%。

經台北市稅捐處清查,台北市目前符合豪宅條件的大樓,約有269棟,總計1萬1,000多戶。據房仲統計,台北市住宅存量約為89萬2,400戶,等於有1.23%的房子符合豪宅大樓的條件。

房仲業者研判,近五至10年完工的豪宅應該都榜上有名。大安區包括「宏盛帝寶」、「勤美璞真」、「潤泰敦仁」、「敦凰」,信義區有「信義之星」、「御之苑」、「信義富邦」、「慕夏四季」等,目前房價每坪約150萬元至200萬。

其中,以大安區的52棟居冠,戶數最多的是中山區,共有2,073戶,多集中在大直重劃區。從民國100年7月開始,這些經台北市政府認定的豪宅,將核定較高的標準單價後,才以中央的統一稅率計算,預計每戶可能多收3萬至6萬元不等的稅費。

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經理蘇啟榮指出,對於買得起豪宅的富人不會構成負擔。豪宅的屋主在意的是稅負公平的問題,如果同一地段、同樣建築等級的住宅,課徵不同的稅金,才會引起豪宅客的反彈。

永慶房屋豪宅事業部顧問葉國華認為,只要每戶80坪、每坪100萬元以上、每戶總價1億元的住宅,應該都會被課豪宅稅。以知名度最高的宏盛帝寶為例,目前房屋稅約15萬元,未來被課豪宅稅,房屋稅將暴增三倍,達45萬元。

顏炳立表示,有人不想繳豪宅稅,但也有另一批人反而希望獲政府頒發「豪宅證書」,房價賣貴一點,政府原本是要打壓房市,最後反而推波助瀾,讓房價漲得更高,擁有豪宅證書豪宅房價至少可高20%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五、豪宅稅 北市明年率先開跑

2010/02/03 04:11〔記者陳璟民/台北報導〕

台北市政府昨公布豪宅課稅草案,以豪宅的「構造標準單價」及坐落的「路段率」加成計算稅額,初查全市被認定為豪宅有二六九棟、一一一七七戶,預計九月公告實施。被認定是豪宅者,明年七月至後年六月的房屋稅,於後年五月繳稅時適用新稅制。

後年依新稅率繳稅

台北市長郝龍斌指出,北市房價居高不下,成為十大民怨之首,市府因此從租稅公平角度將對豪宅課稅。

郝龍斌表示,所謂豪宅認定原則,包括「獨棟建築、外觀豪華、地段絕佳、景觀甚好、每層戶少、戶戶車位、保全嚴密、管理周全」;至於認定方式,不用市價、面積,排除商業大樓及已加成課稅的別墅,且以RC(鋼筋混凝土)、SRC(鋼骨結構)建物為限。

媒體質疑所列原則太過主觀,宜提出客觀、具體、量化的指標;郝龍斌回應,一百坪的要課豪宅稅,九十九坪要不要?恐生爭議,所以沒辦法逐項量化,但這些原則與國人理解的豪宅條件相同。

市府已完成清查全市豪宅,本月訂出豪宅構造標準單價表,八月提報不動產評價委員會審議,九月公告實施。預估每戶每年房屋稅增加繳納一至三倍,平均增加繳納三至六萬元,市庫將增加三億多元收入。

排除商業大樓及別墅

台北市財政局長邱大展表示,豪宅的路段率加成範圍,是一至二.八倍;北市稅捐稽徵處長謝松芳說,豪宅未來應納稅額,是現行稅額乘以路段率,再加上現行稅額的總和。

據了解,市府所謂「每層戶少」,係指每棟同層不超過四戶;中山北路一、二、七段、仁愛路與信義路沿線,是路段率較高的街路;此外,民權東路六段、信義特區、政大後山、北投與內湖部份區域,是有較多豪宅的地方;如大安區帝寶、信義區御之苑等豪宅,未來房屋稅可能倍增。

邱大展說,依房屋稅條例,地方政府可決定房屋稅課稅的標準單價,每三年檢討一次,目前審議機制即可處理,不用另行立法。

以RC、SRC建物為限

至於為何別墅被排除在豪宅之外?邱大展說,別墅已加成課稅,北市是在五年前開始課別墅稅;別墅定義為面積二百平方公尺以上,獨院式或雙拼式建物,房屋空地面積為第一層建築面積一.五倍以上,屋外若有游泳池,或假山、池閣、花園、草坪其中之一,就按適用的標準單價加價一.二倍,同時有游泳池及四項之一者,加價一.五倍。

根據市府調查,北市十二個行政區的豪宅共二六九棟,其中大安區五十二棟最多,其次依序為信義區四十三棟、中山區卅九棟、士林區卅六棟、中正區卅二棟、內湖區十六棟、北投區十五棟、南港區十三棟、松山區十棟、文山區九棟、大同及萬華區各兩棟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六、財部考慮 房屋稅改採分級稅率

2010/02/03 04:11〔記者鄭琪芳/台北報導〕

財政部昨邀廿五縣市稅捐處討論「豪宅稅」,要求檢討房屋稅稅負的合理性。除了調高豪宅的房屋現值以加重課稅之外,財政部也研擬修法,將房屋現值由每三年調整一次改成每年調整,並考慮調高房屋稅下限稅率及改採分級稅率。

房屋稅是以房屋現值為稅基,再按法定稅率課徵,房屋現值則以標準價格及面積計算;至於房屋標準價格,是由各縣市不動產評價委員會評定,考量因素包括建材(標準單價)、耐用年數及折舊標準、街路等級調整率(路段率)等。

財政部政務次長張盛和表示,近年來房屋建造成本攀升,但房屋標準單價自一九八四年以來即未調整,以台北市十層樓鋼筋混凝土建築為例,每平方公尺標準單價是四五八○元,實際建造成本每坪二.一萬至二.六萬元,標準單價是建造成本的四分之一至六分之一,造成房屋稅稅負不合理。

房屋稅 豪宅調高老屋降

張盛和表示,希望各縣市參考台北市做法,檢討標準單價及路段率等,讓房屋現值合理反映房價;但未來房屋稅將是「有調高、也有調降」,豪宅房屋稅將會調高,老舊房屋則調降,而且採「逐年調漲、一次降足」方式。

張盛和指出,以台北市為例,調高房屋稅的豪宅約一萬多戶,包括一層一戶、外觀豪華、景觀佳、附車位、地段佳、四面採光、保全嚴密及管理周全等高價房屋;但屋齡三十年以上、折舊差不多、地段差等老舊房屋,則會調降房屋稅,而且調降戶數將超過調漲戶數。

張盛和並表示,目前房屋現值每三年調整一次,未來希望修改「房屋稅條例」,改成每年調整,而且房屋稅稅率也要適時調整,不排除採取「分級稅率」,像英國就分成八級,根據不同房屋現值適用不同等級,韓國對於別墅也有不同的稅率。

財政部賦稅署官員說明,分級課稅也有「累進稅率」的概念,目前住家用房屋稅率在一.二至二%之間,未來可能將下限稅率降至一%,在一至二%之間分級或累進課稅;另外,賦改會建議調高非住家用房屋的下限稅率,財政部也會一併考量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七、豪宅主不痛不癢 稅收增加有限

2010/02/03 04:11  記者鄭琪芳/特稿

台北市昨天宣布豪宅加重課徵房屋稅,財政部要求各縣市比照辦理,全國課徵「豪宅稅」成為熱門話題。政府想要藉此塑造「向富人開刀」的正面形象,以「回應社會期待」,但恐怕「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」,實際增加稅收相當有限,對多數豪宅主人也是「不痛不癢」。

馬政府上台後,成立「賦改會」推動稅制改革,卻屢遭外界質疑「劫貧濟富」,推出的各項減稅措施,例如調降遺贈稅及營所稅等,都是富人及企業受惠,即將推動的加稅方案,包括開徵能源稅、調高營業稅等,卻加重市井小民的負擔。

為擺脫「劫貧濟富」的爭議,財政部研擬開徵「奢侈稅」,豪宅稅就是其中一環,北市府率先提出,財政部「借力使力」,透過調高房屋評定現值的方式,加重課徵豪宅房屋稅。

北市喊了許久後,昨天終於宣布對逾萬戶豪宅加重課徵房屋稅,一年卻只增加稅收三億多元,豪宅最多、最貴的台北市尚且如此,其他縣市即使跟進,成效恐怕更有限。

政府對富人及企業減稅,動輒都是數百億元,好不容易加稅,卻只有數億元稅收,根本就是「九牛一毛」,對富人影響也相當有限,買得起億元豪宅的人,會在乎一年增加數萬元的房屋稅嗎?

另外,豪宅稅尚未正式開徵,就引發一些爭議,包括豪宅認定標準太主觀、不盡合理等;而為了多這麼一點稅收,要付出的稽徵人力等成本是否合算?也大有問題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八、學者反諷╱豪宅稅變相認證 房價更飆

2010/02/03 04:11〔記者林美芬/台北報導〕

政府即將課徵豪宅稅,想要平抑房價,政大教授張金鶚直說「不要笑死人了!」玄奘大學教授花敬群更認為,豪宅依舊是部分富豪節稅或逃漏稅的「高速公路」。

二位教授都認為,如果不能促使交易價格透明化,或是以實質的房價為課稅的基礎,其他的變革對市場健康化起不了太多作用。

張金鶚表示,外國為何沒有豪宅稅?因為採用交易價格課稅,稅額已經反映在真實價格上,所以沒有豪宅要另外課稅的問題,比較透明公平。但台灣是以評議價格來課房屋稅,再怎麼調,還是不合理,距離市價有一大段距離。

張金鶚反諷,說不定因為被評定要繳交豪宅稅,反而是取得「政府認證豪宅」的證明,交易價格恐怕再往上飆,「說要平抑房價,不要笑死人了!」

花敬群則指出,課徵豪宅稅只能在房屋稅架構下來課徵,但房屋稅在台灣的相關稅制中,是屬於低稅制,能課到的金額很有限,所以課徵豪宅稅,只有向民眾宣示走向公平的效果,卻沒有挑戰市場不健康問題的實質效果。他認為,不改變課稅方法和制度,結果還是一樣。

不過,二位教授也肯定政府試圖課稅公平化的方向,即使距離真正的公平還有一大段,但有做總比沒有好。張金鶚建議政府,利用這一年時間,再細緻化課徵標準,強化公平性及減少爭議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九、「豪宅稅」遍地開花? 課稅恐「一國多制」

2010/02/03 01:04 財經中心/新聞來源:東森新聞記者呂綵芯、何仁楷

 

更新日期:2010/02/03 01:04 財經中心/綜合報導

台北市政府宣佈最快明年7月開始,將提高豪宅房屋稅,據了解,目前北市有269棟、約1萬多戶符合豪宅課稅標準,預計開徵後,至少可以為北市府增加2.8倍的房屋稅收。

台北市政府將在明年課徵豪宅房屋稅,據了解,北市府目前決定以以樓層戶數、保全人數與停車位數作為課徵豪宅稅的標準,並不是外界所認為以市價及面積來界定課稅標準,此外,商業辦公大樓與別墅也排除在課徵豪宅稅之外。

經北市府調查統計,目前北市共有269棟、1萬1177戶的豪宅符合課稅標準,其中以大安區52棟豪宅為大宗,以中山區2073戶豪宅戶數為最多,估計豪宅稅一旦開徵,將為北市府增加2.8倍的房屋稅收。

以大安區245坪大、市價3.9億元的豪宅為例,原本房屋稅只要15萬元,豪宅稅開徵後,如果用最高280%路段率來計算,豪宅稅將漲到42萬元以上,足足漲了兩倍多。

看到北市府課徵豪宅稅的其他縣市,目前也是蠢蠢欲動,財政部召開會議研商,但卻因為建材與坐落地不一樣,未來各縣市的課稅標準恐不盡相同,外界也憂慮「一國多制」的課稅方式,恐引發社會公平的爭議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十、北市開徵豪宅稅 財政部:合理評定現值

卡優新聞網 (2010-02-03)  方凡

豪宅林立的台北市,已經大聲地表示,要課徵豪宅稅!台北市稅捐稽徵處並在財政部舉辦的合理評定房屋現值的座談會上,向各縣市政府說明經驗,如何找出豪宅,如何課徵豪宅稅。而財政部則是連忙否認,不是要課豪宅稅,而是合理評定房屋現值,因此是有調漲也有調降。

房屋稅是以房屋現值為稅基,並依使用情形按法定稅率課徵。依照房屋稅條例第10條規定,主管稽徵機關應依據不動產評價委員會評定之房屋標準價格,核計房屋現值。

房屋稅的計算是以房屋評定現值乘以稅率,而房屋評定現值則是取決於標準單價、折舊率,以及地段率。目前台北市的做法是先合理調整地段率,不過財政部的最終目標是希望可以調整到標準單價,因為標準單價從民國73年至今從未調整過。

同時,房屋稅的稅率,財政部也考慮仿照英國的分級稅率做調整,英國針對住宅依價值的不同,而訂定不同的稅率,但這需要修法,賦稅署將進一步研議。而公告房屋評定現值的時間,也規劃從3年,縮短為1年,以快速反映房價的變化。

財政部解釋,各縣市政府不動產評價委員會,應每3年重行評定房屋標準價格。但實務上,各縣市對於各種建造材料,並未覈實調整,以致於跟房屋實際造價落差甚大,房屋坐落地段率的調整亦有落差。因而造成使用豪華建材、地點極佳的高價房屋,房屋課稅價值偏低,豪宅的房屋稅跟一般房屋幾乎沒差,有違租稅公平。

所謂豪宅,有8項條件:獨棟、外觀豪華、地段絕佳、景觀甚好、住戶甚少、戶戶車位、保全嚴密、管理周全。而根據台北市最新公布的豪宅稅初擬方案,經清查後,台北市12個行政區符合豪宅特色的大樓設計,有269棟,總共1萬1千多戶。其中又以大安區52棟居冠,戶數則以中山區的2,073戶最多。

台北市研議的方式,是對豪宅採構造標準單價,按各豪宅坐落地點的路段率加價方式,訂定豪宅適用標準單價。例如10層樓、鋼筋混泥土造、路段率10%,現行標準單價是5,000,應納稅額是2萬,研議後標準單價增加為7,500元(5000元*150%),再加上原標準單價5,000元,該豪宅適用的標準單價為12,500元,稅額調整為5萬元。

若9月份經不動產評價種員會審議通過,市長公告實施,則自101年房屋稅開始適用,即適用期間是100年7月1日,101年5月開徵的房屋稅,開始對豪宅增加稅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wwong77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