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實新聞 2009-12-02 07:37:24 記者 林詩茵 報導

土地資源難求,都市更新成為都會精華區土地來源之一,當都更議題被炒得沸沸揚揚之際,許多金融行業也紛紛加入都更開發,包括第一銀行、華南銀行、合作金庫、土地銀行等,均將推展都更案為重點業務之一。近期建商也注意到此現象,建商指出,金融機構加入都更案對建商當然是競爭,不過,由於都更案的整合不易,多數住戶仍希望透過建商整合,或規劃、創造更具價值的產品,因此建商仍有在都更上的實務優勢。

近來華南銀行和合作金庫均已傳出與建商合作,推動都更案。據了解,合庫和華南銀行均以辦理都更融資貸款為業務,並協助客戶完工後的分房房貸及理財;合庫曾與台峰建設合作「梵蒂崗」都更案,自1996年開始整合,今年正式興建完工。華南銀則與森城設合作,華銀僅收取信託費及利息,建經公司收服務費。

第一銀行更成立「都市更新部」,投入都更最為積極,以與建經公司合作模式,協助原住戶都更規劃及建築規劃,再提供都更全套的金融服務,包括建築融資等,從都更整合、房貸問題、建築經理、信託管理、重建資金到工交屋、分戶貸款等一手包辦,此為衝擊建商最大,最具競爭力服務模式。

據了解,一般金融機構辦理都更若非找建商合作,即是委託建經公司,找設計師建築規劃、並協助辦理都更程序,最後發包營造廠商興建,起造人為住戶所成立的委員會,因此原住戶多能分回原持分,而金融機構則獲都更相關金融業務。對住戶而言,雖分回的坪數多,但需自付重建經費。

而委託建商,則從開始整合、跑都更流程,至規劃設計、最後的分戶、興建,全由建商包辦,住戶意見的整合,難搞的釘子戶或違章戶,以及產品的價值塑造,建商的品牌、口碑有加分效果,尤其,建築經費由建商支付,一般而言,住戶得分回全案5、6成,而建商分回4、5成的利潤,意即住戶需犧牲一些持分,作為建商重建的利潤,而住戶和建商分戶的條件也一向是都更案中最難「喬」的部份。

在金融機構加入以爭取相關金融業務為主,住戶可分回較多持分下,自然吸引能夠自付重建資金的住戶樂意與金融機構合作。

不過,近來在台北市都更有相當成果的華固建設(2548),對知名建商在都更的發展仍有信心。該公司財務副總經理劉若梅指出,與金融機構合作的建經公司固然有估價師、工程、土地的專業人才,但沒有都更的專業實務,因此在與主管機關的磨合、在處理較難處理違章戶時,建商反而有優勢,而台北許多有地段的土地,都更整合都較具困難度,這將是建商可以著墨和勝出的部份。

上市建商中最積極投入都更的全坤建設(2509)副總廖學新則坦言,金融機構爭取都更,造成建商與住戶在洽談都更條件時的困擾,因為建商在都更開發中會評估合理整合開發時間成本,並以合理的利潤為開發主因,但金融建構整合開發以爭取相關金融業務為主因,再加其資金氾濫,要求的利潤率低,造成住戶亦拿金融單位的條件來與並建商談,造成都更溝通時程拉長;而金融機構爭食都更,確實已對建商形成競爭。不過,建商可作的就是創造和規劃產品價值,建商有市場和產品力的專業,以及對住戶負責任的態度,這應是金融機構或建經公司無法取代。

長虹(5534)財務長陳茂慶則認為,金融機構辦理都更有許多業務需求異業的結合,若是由金融單位主導而非直接與建商合作,將容易造成都更案層層發包後太多人經手,售後服務反而成為問題。

宏盛建設(2534)近來也開始展開都更,該公司主管指出,宏盛近來曾接到金融機構承作都更,並主動邀請宏盛擔任主辦建商一起規劃開發,惟目前宏盛尚無成熟的個案適合,因此部份案子都還在洽談中。宏盛認為,都更業務耗時,若金融機構能夠獲住戶自辦都更個案,再邀請建商加入,建商自都更案中獲得相較購地開發略低的利潤,應該也算是可行的業務模式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wwong77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